北京历史街区绿色微更新交流论坛圆满落幕 胡同的绿色生活
2019-04 26

2019年4月20日,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主办,植物景观规划课程教研室、绿都北京营造社和乡愁北京实践团共同协办的“北京历史街区绿色微更新交流论坛”,于北京林业大学国家级园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暨大栅栏胡同绿色微更新示范基地——茶儿胡同12号院成功举办!

茶儿胡同12号展览当日

论坛精彩回顾

作为 “北京历史街区绿色微更新”系列的首个活动,来自包括西城区名城保护中心、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大栅栏社区居民代表、北京林业大学,以及中央美术学院、思得自然工作室、北京建筑大学等多方来宾均欣喜的共同收获四月春日的第一抹绿!

本次论坛也是“胡同的绿色生活”主题展览的开幕式。本次主题展览依托北京林业大学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在李慧老师和李冠衡老师的带领下,多位研究生和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开展了对大栅栏等历史街区植物使用的调查研究,并共同制作了“大栅栏植物地图”等一系列精彩的成果,向社会各界展示北京林业大学团队在城市绿色(微)更新方面的最新探索和教学成果。

一、展览筹备

4月19日,在钱云老师与李慧老师的带领下,乡愁实践团成员与植物景观规划课程教研室研究生抵达茶儿胡同12号院,进行展览布置。小院以焕然一新的面貌,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新一批客人。


二、论坛开幕

 本次论坛上嘉宾们通过分享各自对于胡同和院落空间的绿化再利用的研究,探讨了北京老城微更新、居民参与街区治理营造、文化记忆挖掘和“留白增绿”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等。旨在相互交流,共同寻找绿色微更新的最佳方式,同时也向广大群众倡导绿色生活的理念,自发性参与到“绿色微更新”的进程去。

论坛开幕式

本次论坛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任课教师李慧老师主持,邀请了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十七工作室导师侯晓蕾博士、清华同衡智慧园和思得自然工作室的负责人程洁心、北京林业大学“里外计划”设计核心团队成员吴丹子老师、北京林业大学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学生代表杨婷婷、胡同快闪实验室团队代表张宜佳、大栅栏社区代表张履端女士做客茶儿胡同12号院,从不同层面分享团队参与北京历史街区绿色微更新各项活动和心得感想,最后由北京林业大学钱云副教授进行小结,并提出了“北京历史街区绿色微更新”系列活动的美好期望。


三、分享实录

主持人:李慧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

任课老师

走进胡同深处,不止于课堂的探讨。旨在探讨北京老城微更新,倡导并尝试绿色更新的方式,本次北京历史街区绿色微更新交流论坛在李慧老师的声情并茂地主持下,顺利展开。李慧同时介绍了开幕展览的主要模块,并在论坛结束引导大家后一起观看展览现场的精彩内容。

分享嘉宾:侯晓蕾博士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十七工作室导师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十七工作室导师侯晓蕾博士是北京老城区微花园景观社造工作坊发起人,在论坛上侯晓蕾博士分享了她的团队从2015年至今在北京老城区的研究,从收集胡同的现状资料,就多个方面进行探索设计。她的团队的研究与胡同的居民联系紧密,提倡鼓励居民参与到自家花园的保护和更新,和团队成员共同完成设计。通过探索北京老城区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的综合策略以及老城区居民微花园设计提升的再生途径,提出了对胡同富有人的生活气息的花园的保护和引导意见。


分享嘉宾:程洁心

清华同衡智慧园 思得自然工作室负责人

     清华同衡智慧园思得自然工作室负责人 程洁心分享了其从事生态方向规划设计7年的探索和思考,主张“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深层联结,提出了“朴门永续和社区花园”的绿色微更新方式。她所负责的思得自然工作室旨在分享生态永续理念,采取“共知、共行、共成长”的方式,专注于“参与式”自然教育、“儿童友好型”社区营造,研学旅行、公益活动,唤醒好奇心、思考力以及对美的追求。


分享嘉宾:吴丹子

北京林业大学 里外计划设计核心团队成员

     来自北京林业大学“里外计划”设计核心团队成员吴丹子老师分享了“里外计划”在风景园林视角下,结合多学科力量对“胡同微更新”的推动,即对胡同院落空间(里)和街道空间(外)展开的研究性设计实践探索。吴丹子老师对于里外计划中的设计成果之二“2018·胡同印象”和“蓝桶计划”进行主要分享,探讨胡同更新从细微之处到大理念的延伸,以专业的角度分析微更新的新方式,并且就设计改造茶儿胡同12号院的项目,对微更新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分享嘉宾:杨婷婷

北京林业大学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学生代表

北京林业大学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学生代表杨婷婷依托北京林业大学植物景观规划课程,对大栅栏片区进行植物数据统计,并进行历史街区更新改造。该调研主要从植物角度思考该地区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前门东大街南侧地块的区位、交通、文化发展及该区域的特色植物,最后针对分析的问题提出改善策略。


分享嘉宾:张宜佳

胡同快闪实验室团队代表

胡同快闪实验室团队分享了他们在2018北京公共空间城市设计大赛获得“最佳奖”的设计。其归类于HEAT这四个体系。H(Humanity)关注人文方面,业态更新与节事策划相互促进;E(Ecology)关注胡同里的生态,解决雨洪问题并同时塑造生态景观;A(Activity)关注活动与需求,让居民与游客,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活动通过潮汐空间的设计来得到更多的满足;T(Transportation)关注交通,将智慧设施与停车相结合。对胡同微更新用风景园林设计的角度进行了新的探索。


分享嘉宾:张履端女士

大栅栏社区代表

 张履端女士就胡同当地的现状进行分享,反映了当地居民就绿色微更新的看法和行动——也自发成立绿化种植社团,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并与设计师规划者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探讨,呼吁共同进行老城区的绿色微更新。


分享嘉宾:钱云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论坛最后,钱云副教授对论坛进行了专业的分析和探讨,绿色微更新离不开专业学者的研究和探讨,同时也需更加贴近社区民众的日常生活,需要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即通过对城市建成区部分“零碎”空间的发掘和激活,采用社区农业、家庭园艺、胡同花境等绿色手段,引入新的生态营造技术,在小微尺度上通过包容多种功能、渐进和广泛参与式的“城市更新”来修复绿色空间、修补城市肌理。尊重城市的发展,维护街区的理念,探讨更适应人的尺度的生活空间。

论坛结束合影

四、展览看点

1.茶儿胡同12号院既往活动回顾及展望

茶儿胡同12号院清明特别活动——植物认知体验


2.“老城区植物景观研究与设计”优秀作业展

北京林业大学植物景观规划教研室于2010年成立,现由六名在职教师组成,其中教授一名,副教授三名,讲师两名,由董丽教授担任教研室主任。教师专业体现了植物学科和设计学科的多学科交叉优势。现阶段教研室主讲本科生课程8门,研究生课程3门。

本次展览展出的主要出内容即是教研室成员李冠衡老师和李慧老师共同教授的本科课程优秀作业,以及基于课程期间的大量调研数据,汇总出的具体成果。

学生优秀作业

3.大栅栏植物地图

基于前期大量现场调查采样,我们对整个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的植物分布状况进行图式化表达,将其绘制成“大栅栏植物地图”。以便于参观者更加直接明了形象的感知片区绿色植物分布。

大栅栏植物地图

4.胡同的前世今生

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团队对胡同的发展变迁进行了梳理。我们将通过展览,使记忆涌现,唤醒旧城。同时展示“2018北京公共空间城市设计大赛”中的大奖作品——佘家胡同-延寿街沿线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成果。

   “2018北京公共空间城市设计大赛”中的大奖作品——

佘家胡同-延寿街沿线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成果


5.我心目中的胡同

通过互动展墙的方式,邀请居民和观展者自行拼贴绘制记忆中的胡同景观,展现胡同在每个人心中最不同也最深刻的记忆点。

互动展墙示意图


6.乡愁北京实践团部分文创展示

本次展览展出了乡愁北京实践团在2018年暑假对北京什刹海片区的调研成果,以通关文牒、明信片、历史名迹卡片、绘本与折页等的形式充分展示了团队结合专业知识就北京旧城保护的积极进行探讨,以新颖的形式传播旧城文化。

本次论坛邀请的七位嘉宾通过不同主题的分享向到场的嘉宾、老师和学生介绍了各自领域的思考、实践及研究成果,对于微更新的方式进行新探索和讨论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北京历史街区绿色微更新不是空想,而是更加贴近的居民生活的绿色空间研究探索。论坛最后嘉宾与观众积极的互动交流。感谢此次嘉宾与观众的到场,并希望大家在本次论坛中都有所收获!本次论坛已圆满落幕,绿色微更新的理念应贯彻在我们的设计和思考方式之中,在“北京历史街区绿色微更新”的进程中携手前行。

感谢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及“四名汇智”计划的支持!

文_李颖 廖丹妍  图/编辑_康文儒、蓝佩萱


关于大栅栏绿色微更新示范基地

   “大栅栏更新计划”进入第八年,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大栅栏片区的实施主体,持续服务于老城保护留白增绿,胡同生态优化,创造和谐宜居社区等领域。大栅栏投资公司为此特别联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共同合作,引入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美丽中国生态人居环境研究院的技术团队等生态保护机构,以茶儿胡同12号院作为“大栅栏胡同绿色微更新示范基地”、“国家级园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同营造美好的社区环境,为当地居民提供绿植科普知识,为业内学者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茶儿胡同12号,原有居民6户,经腾退后现在还有1户,腾退面积80余平米,是典型的共生院。

   在20185月份,“大栅栏胡同绿色微更新示范基地”正式对外开放,通过对院落不同空间的利用,长期向公众展示包括社区农业、家庭园艺、胡同花境、墙面挂绿、廊架悬绿等多种绿色微更新实践范例。其中包括:胡同绿化展区、立体绿化展区、家庭农业展区、庭院花境展区和室内展区。

绿色微更新示范基地结合院校在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植物景观等多学科力量,共同探讨“留白增绿”、“社区共建”等方面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着重探讨北京胡同微更新、院落空间绿化再利用、居民参与街区治理营造、胡同文化记忆挖掘等内容。



大栅栏更新计划”于2011年启动,是一个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微循环城市有机更新改造计划。在西城区区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政策的指导下,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区域保护与复兴的实施主体,正努力创新实践老城更新,传承中国历史文化。

作为政府与市场的对接平台,迈入第八年的“大栅栏更新计划”,通过与城市规划师、建筑设计师、艺术家、文创设计师以及商业运营者合作,探索并实践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有机更新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