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忆大栅栏 | 涅槃重生——古陶瓷金缮修复成果展 2019新忆大栅栏
2019-09 10

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摒弃外来的东西,但是我们要坚持我们的民族特色。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曾经的交融与互鉴,带来了灿烂的文化,今天,如何将这份宝贵的遗产传承有序、发扬光大,则是历史留给我们这代人的时代课题”——国家领导人在考察敦煌莫高窟时的讲话。

 陶瓷是中国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作为文化纽带连接了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也是印证了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实证载体,从陶瓷的纹饰、图案、造型都可以展示世界各地区文化的历史文化元素。

众所周知,中国是最早开始创造陶瓷修复技术的国家,髹漆起源于中国,但金缮知名于日本,根据中国考古遗址中发现的古陶瓷残片标本上保留的锔孔,至少在宋代时期中国锔瓷手工艺的陶瓷修复水平已经很高超,而锔瓷与金缮工艺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此次展览初衷就是让您了解中国古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与残破的古器物“对话”。


此次展览将系统展示采瓷坊近年来在古陶瓷修复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
第一部分:展示中国古代陶瓷修复标本;
第二部分:展示用于修复古陶瓷的工具与材料;
第三部分:展示采瓷坊素人艺术家金缮修复古代器物作品。

锔瓷对日本陶瓷修复的影响:

根据资料显示,在日本石川县普寺遗址出土十四世纪元代景德镇青花带锔孔实物标本、福井县乘古遗址也发现带有锔孔的残片标本。据此推测,至少从公元1516世纪锔瓷工艺已由中国传到日本。

蚂蝗绊是一只南宋龙泉梅子青六瓣花形茶碗,因为其底部出现几条冲线,为了使之巩固,在底部用六枚焗钉重新焗住使之牢固,由于锔钉排列的形状近似一条弯曲的蚂蝗牢牢吸附在碗上,所以日本人称锔瓷工艺为“蚂蝗绊”因焗钉酷似蚂蟥,故称“蚂蝗绊”。

锔瓷工艺对世界其他地区陶瓷修复的影响:

自汉唐至明清以来,大量中国外销古陶瓷通过陆上和海上古丝绸之路,被传播到东亚、南亚、中亚、西亚、东南非及欧洲,其数量之巨,品种之多,工艺之精湛唯世人所叹。对于珍贵的中国瓷器,欧美藏家即使不慎打破,也会把碎片拾起,用金属钉修补牢固继续使用。金属钉修补后器物外壁留下明显的修补钉扣甚至一度成为人们鉴赏的对象。在日本、台湾、朝鲜半岛、南亚的德里菲鲁兹沙城(Kotla Firuz Shah)遗址、中东的霍尔木兹旧港(Hormoz)、哈伊马角(Ras al-Khaimah)、朱尔法(Julfar)遗址、施罗夫(Siraf)遗址、萨马拉(Samarra)遗址、埃及福斯塔特(Al-Fustat)遗址中都有发现从晚唐至明代的古陶瓷锔孔残片标本。


金缮,日语中称为“Kintsukuroi”或“Kintsugi”金継ぎ。金缮是用从漆树科植物提取的天然材料修补残缺器物的工艺,金缮发源于中国,在日本得到广泛的传播与发展,与锔瓷工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金缮修复工艺适用范围很广,可以用来修补陶瓷器、漆器、珐琅器、紫砂器、金属器、竹、木、牙、角、玉器等等。

大漆修缮的本意在于,面对不完美的事物,用近乎完美的手段来对待。每个器物都有生命,从被制作出来,到被人使用,难免磕磕碰碰,就好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里总会遇到一些事,难免伤害或者折损。用最贵重的物质与精神来面对缺陷并精心修缮。

金缮修复需要使用的材料有:天然生漆、面粉或糯米粉、瓦灰或黄土粉、松节油、纯金销粉、纯银销粉、木片、纯丝棉、砂纸、粉筒、毛棒、勾线笔、调漆刀等等。


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系列影视作品的热播,大家逐渐开始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敬畏文化传统,敬畏文物、尊敬文物修复师。通过2019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大栅栏展区展览寄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开始热爱中国古陶瓷文化,并参与到文物修复领域中来,走进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体验传统修复工艺,使这些残破的历史碎片重获“新生”,再次焕发出闪耀的光芒。

特此鸣谢:

主办方:

北京广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支持单位:

北京市西城区文化旅游局

大栅栏琉璃厂建设指挥部

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工委办事处

特别感谢参与本次展览古陶瓷修复的王小军、小米、武婷婷、廖莹、胡红梅、米大、Lan、Hao、Zhenhui、Yifei、Ran、Lola、几右等朋友,感谢新京报记者韩舒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王志勇老师奉献的精彩图片。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苗青卓、张滨淏、刘恩豪、孙世胤、王浩赟、耿臻、曹慧、于小洋、纪嘉欣、王雨晴、赵容仟为此次展览制作的视频短片。


展览时间:

2019年9月9日-9月12日(10:00—18:00)

2019年9月16日-9月18日(10:00—18:00)


展览地点:

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茶儿胡同19-25号

近地铁2号线,前门站C口出,从煤市街进入步行5分钟即可,详情请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