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大栅栏 > 历年活动 > 大栅栏设计社区 > 2014年设计周
设计漫游路线 2014北京国际设计周大栅栏新街景
2014-09 25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探寻大栅栏新街景好玩的项目,我们精心为大家策划了两条经典路线!

地图上的蓝色路线为设计漫游路线:

劝业场-茶儿胡同——杨梅竹斜街-大外廊营胡同

从我们的主场馆劝业场出发,沿着煤市街一直向南走就能抵达设计周大栅栏新街景中最有声有色的一条街:杨梅竹斜街。在今年,由北京国际设计周和大栅栏跨界中心共同开发的新展览单元Plug-in小站将在杨梅竹斜街上呈现,在一系列开放空间、展览方式和统一的视觉语言中,设计、艺术、表演、手工艺和餐饮等领域参展人将在设计周的语境中,以实践行动回应大栅栏独特现状。在这里,有包括ViviDolce、食趣、大王糖果等在内的美食单元,让眼球与味蕾一次性得到共同的满足;立于更新搪瓷杯古板印象的木否、擅长使用3D打印制作首饰与生活用品的归自在,让黑胶唱片回归生活的唱片厂牌Echo Inc.等年轻的创意品牌将生活的点滴放大凝固,用想象力打造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专注潮流文化的时装品牌Ugly Monster、Subcrew,以怪趣味翻模记录表达身体细节与情感的Little EStudio,痴迷美式复古工装风格的TACITURNLI,将胡同市井体现于泳衣之上的B Goodie等时装与配饰设计师们则将不拘一格的新潮流带入了大栅栏。对于这些年轻的设计师来讲,Plug-in小站是他们的舞台,也是他们展现创作生命力的全新起点。

如果说这些来参加设计之旅的设计师们是大栅栏新街景的客人,活跃在大栅栏地区的本地商家Ubi Gallery、铃木食堂、彼伏时装、Twelve Moons则更像是主人。在设计周期间,他们都将同步推出展览项目,以创意与想象,对大栅栏新街景绽放的灵感予以呼应,也将大栅栏新街景刻画得更加多元化与完整。
寄生计划是Yeah· 野 建筑事务所探索在城市公共空间里,使用寄生手段建造寄生空间的可能性,即依附在寄主空间的结构,环境,甚至功能与人群的基础上,建造生成的空间,这种空间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却又相对独立,可变性与可更新性。在杨梅竹斜街后段120号门口,在公共设施试点项目中(10号)胡同中的微公园通过将停车位置换为微公园,为人提供一种更加均衡的街道空间体验,并鼓励居民使用更为高效的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试图找回失落的公共空间,并将其打造为具有吸引力的社区级场所,从而提升杨梅竹斜街西段的活力,并激发大栅栏地区形成一个高品质的公共空间网络。
位于杨梅竹146号的喜福派会(55号)是一家由Studio Hennyvan Nistelrooy发想、设计和出品的糕饼馆,仅仅在北京设计周期间营业,在匠心独具的环境中提供大家手工制作的水果派和饮料。从中国传统织物或家具上常见的吉祥寓意图案为出发,Studio Henny van Nistelrooy研发了三种别出心裁的食谱,精心挑选季节水果和中国食物文化中的几样特出食材。
在杨梅竹斜街的尽头西南方向,大外廊营胡同8号坐落着大栅栏新街景的另外一个展区:厂房。这是一座关于设计的工厂,从服装品牌less到中央美术学院家居产品专业的展览居言,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LESS 品牌创立源于世界知名建筑师密斯. 凡. 德罗“less is more”的建筑设计哲学,服装以人体工程学为设计出发点,注重高级材质面料的运用。秉承以设计为核心的创新理念,用专业的思维方式将自然与科技、传统与革新、技艺与时尚三者良好融合,着重面料材质与软式廓型的品质互动。高岭工作室以“传统与新传统”为主题策展,从日常生活用器的角度切入,以本土年轻陶艺家为群体,将他们的创作梳理出互为参照的两条脉络,同时集合一个充满互动环节的场外艺术装置展,籍此展望多元而丰富的陶艺世界的未来。北京设计学会的’东西方对话作品邀请展’。’俄罗斯射击馆:北京展厅’也位于该展馆内,借此机会将第一次在中国展出关于本国日常物品和生活产品设计的新兴设计师和品牌。展览由Evgenia Novgorodova和韩培培策划,并将展示由AnnaMalyakina, Ekaterina Elizarova, Taras Zheltyshev和Alex Petunin带来的独特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