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同里的生活过的老北京人都知道,老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大多都没有私人卫生间,公厕是胡同生活的必须场所。大栅栏里原有的各式胡同公厕经过百年的风雨已经破旧不堪。而Michael Young及其工作室为大栅栏设计的胡同公厕,其概念的产生就是为了建造一个已存在却因为几年前的维护问题而被拆掉的公厕,并且这个公厕还需要融入周边的居住环境。
Michael Young的工作室希望他们设计的“胡同公厕”这个理念是可以被复制的,因此必须在这个公厕的建筑结构上面对两个重要的挑战。首先,需要使这个公厕的内部坚固并且具备公厕的功能性,其中之一就是要让它扎实在地面上并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有一点必须提及的是,传统公厕一般配备5个无冲水的便器。因此,在有限的空间内,为了给使用者一定的私密性与有意义的体验,设计师在整个公厕中设计了4个如厕间。考虑的则是给予生活更高的质量。简单的内部结构不仅使得清洁工作容易执行,空气流通也更加顺畅。原本公厕外部的电箱被完美的遮盖住,排污系统方面也便于管理。
于是,Michael Young的工作室决定将这间公厕在有限的空间中用很简单的框架遮盖住,设计师们这样做不仅仅只是为了好看。这种事情虽然说来很简单,但是他们凭借自己的在工业与室内设计经验,打造出了这个让我们觉得不仅仅只是关于光与空气流动,更多是关于尊重历史与未来的建筑。
Michael Young说,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责任。正因如此,Michael Young设计了一个新型的瓦片结构 - 不仅仅呼应了胡同中的建筑风貌,同时也能阻挡烈阳和雨水。除此之外,这样的瓦片设计也能在极端天气下保证公厕内的温度在正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