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栅栏丰富的建筑以及文化历史,六百年的沉淀渗透,紧紧地编织到现在这里看似杂乱无章、并且日益破败的住宅和商业房屋和周围的环境当中。和许多其他北京旧城文保区不同,大栅栏未被比如说清末制式的某一种建筑风格限制。连续不断的各种系统,政府政策,经济因素,都在这里的建成环境中烙下印记。而随着北京房地产市场迅速攀升,却几乎没有给大栅栏的民生和环境现代化带来什么成效。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九十到零零年代的市场改革也没给大栅栏带来太大的变化,相对保留了这里的城市肌理和历史原真性,但却失去了原来在北京城中的重要地位,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下降。这里居民游客人口众多,可是历史建筑和胡同街区生活质量濒危,同时缺乏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可用的公共空间,一些传统商业及手艺人成为全球化和速食旅游业的牺牲者,名存实亡。“大栅栏领航员”作为一系列的试点项目,将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让创造性思维和设计带来新的机会。
2013年,随着大栅栏与设计周的合作继续深入,通过长期设计项目全面促进大栅栏保护更新计划的实施,全面推进城市发展与提升城市品质。由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公司与2013北京设计周共同主办,“大栅栏领航员”项目将通过设计征集的方式,开辟领航试点实践,树立创新榜样,给大栅栏地区带来直接积极的改变。
“大栅栏领航员”设计征集面向拥有创新思想的国内国际专业设计人员,学生,机构,兴趣团体或个人,制定务实的可持续发展方案,在2013北京设计周期间直接参与实践,并于后期继续跟进,一同来保护更新大栅栏特殊的建筑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特商家和手工艺,从明清至今的商业氛围。我们能否重塑大栅栏在北京的重要商业地位?又或者,能否在大栅栏和北京其他区域之间培养出一种当代的文化、空间、经济互惠互动关系?
设计征集的第一阶段成果,将是设计周期间在大栅栏区域内的概念呈现(装置、展览)或者直接参与和实践。第二阶段将是2013底到2014年的完整方案实施。
具体征集项目如下:
1. 建筑设计试点:大栅栏改造工具盒
针对大栅栏地区内处于半腾退状态的老房子,有些是院落内的几间平房,有些是一栋建筑的一层,情况各异,但目前普遍存在相同的难题:
- 已腾出空间只是完整建筑的一部分,和未腾退居民共享走走廊、楼梯、院落等公共空间;
- 已腾出空间因质量、单个体量过小等问题较难直接进行使用;后期在同一建筑内有新空间再腾出的可能。
设计挑战:如何能够和未腾退居民共存,共同使用走廊、楼梯、院 落等公共空间,一方面不打扰居民日常生活,一方面能满足自身空间的功能性;探索对现有街道门面、院落空间、零散小空间、屋顶空间、地下空间(如有)及新增空间的再利用可能。
2. 环境建设及公共设施试点
针对大栅栏地区内的公共环境及基础设施出谋划策,方便居民游客的使用,保护老北京胡同街道生活特质。
设计挑战:
- 禁止停车装置:为解决私家车占用胡同及街区公共空间的问题,结合环境景观,创作有效灵活的 空间标识或障碍物
- 环境维护标识或装置:如何在社区中有效的传递公共信息,提升社区居民维护公共环境的意识, 爱护公物,注意卫生等
- 胡同替代交通系统:微型交通体系设计及停车设计学术研究及提案
- 开放社区安防系统:为大栅栏复杂的公共环境做出区域安全监防系统提案
- 公共艺术城市家具: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美化环境的艺术装置、绿化景观、公共家具
3. 在地商家提升合作试点
在大栅栏地区内的一些社区商业,本身并没有值得称道的工艺,但是这些处于现代社会夹缝中的商业,却是承担着一个社区内不必可少的功能,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方便更便宜更迅速。
设计挑战:如何能通过空间、形象及产品等方面的再设计,更突出这些小微商家的优势和特色,使其能够继续为本地新老顾客服务。
4. 工艺再设计试点
大栅栏地区内的手工艺人们,有些人就出生在这里,或者是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专心钻研着自己的一门手艺。在前两届的设计周活动中,一些手工艺人已经开始尝试和设计师们进行了小规模的单项合作,受到了大众的好评,今年,他们愿意做得更多走得更远,用一种新思路和眼光来看待自己的手艺。
设计挑战:如何在大栅栏发展和传承手工艺,并与地区的旅游及商业发展结合,让更多人关注这些传统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