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大栅栏 > 历史及现状 >
文化历史
会馆文化

解放前,大栅栏地区114条街巷中有各省、县级工商、文人会馆103处。当时文人会馆为士人的集结、交往提供理想公共场所。商业会馆为京城传统商业文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形成大栅栏地区独特的会馆文化。

会馆文化的起源与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密切相关。每次考试期间,大批举子从全国各地汇聚天子脚下,很多人到了京城后,需要自己想法解决食宿问题,而考试结束后,很多落榜举子会滞留京城继续寒窗苦读,以准备三年后再考。举子们的饮食住宿就成了个大问题,很多出身贫寒的举子负担不起这些费用,后来就有一些已经荣登仕途的同乡官员自发组织起来,号召在京的同乡官员、富商、乡绅和名仕共同出自,购买房产,作为同乡应试举子的暂时栖身之所,“会馆“自此诞生,如樱桃斜街的“贵州会馆”。

商业会馆则是工商业者为维护自身利益,排除行业内部竞争,抵制欺行霸市和权贵盘剥,同时也为从事转运贸易的商人提供驻足、存货、议事的场所,集资兴建“工商会馆”,如西河沿街浙江绍兴银号商人修建的“银号会馆”(又名“正乙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