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大栅栏 > 历史及现状 >
文化历史
梨园文化

大栅栏聚集众多戏曲班社、演戏茶园。200多年中,在此居住的各剧种、各行当的名角、乐师、编剧层出不穷。众多剧种融合发展,演变成后来成为国粹的剧种——京剧。大栅栏作为京剧发源地,见证这一剧种从诞生、发展到繁华全过程。

嘉庆四年(1800年)下旨“禁止内城开设戏院”,并把内城的戏院全部迁到外城,很多戏院就近迁至离内城最近的大栅栏,这一地区自此密集戏院。从清嘉庆年间至民国,这里云集广德楼、三庆园、庆乐园、广和园、中和园、同乐园、文明园、开明戏院、第一舞台等著名戏院。当时享誉京城的“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都在这些戏院演出,并寓居大栅栏的各条胡同,因此梨园界流传一句谚语:”人不离路、虎不离山,唱戏的离不开百顺、韩家潭。”

京剧诞生后,郝兰田、张胜奎、梅巧玲、刘赶三、余紫云、程长庚、徐小香、时小福、杨鸣玉、卢胜奎、朱莲芬、谭鑫培、杨月楼、梅兰芳、王瑶卿、陈德霖、余三胜等众多名角大腕都曾在大栅栏的胡同里居住,至今人们漫步在这些胡同中,还能随处发现很多保存完好的这些名人故居。其他从事戏曲的艺人、乐师、编剧等从业人员,散布在大栅栏的大小胡同中,数不胜数。晚清沈蓉圃曾绘制一幅闻名遐迩的名伶剧装写真画——《同光名伶十三绝》,成为京剧史的重要史籍,画中的所有名伶大多都住在大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