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大栅栏 > 历史及现状 >
口述历史
秦澜庆(二代驯兽师,1976年生于北京,现居北京)
秦澜庆
秦澜庆(二代驯兽师,1976年生于北京,现居北京)

中华历史8000年,中华文明历史5000年。早在3000年前驯兽就出现了,自宋代开始渐成系统。

驯兽是我必须做的事。作为为数不多带着决心和热情的从业者,继承、弘扬、发展驯兽文化是我的责任。


中国文化受道家影响很深。过去约束人的往往不是法律,而是哲学。虽然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关于“动物福利”的相关政策或法律,但是传统哲学的力量依旧使人能够意识到“动物福利”存在的重要性。

道家推崇“天人合一”,驯养动物也要遵循自然的规律。旧有“秋养、春放”之说,目的就是为了尊重动物的自然成长规律。这也是自然法则被融入中国文化的一个例子。


师傅教给了我驯兽的定式、基础的理论,比如体重对动物行为的影响。通过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我懂得动物行为的一些基本模式,包括它们的性格、生理变化、天性、感觉以及对人类的反应。

每个动物都是唯一的。驯兽的第一步,就是了解每一个动物的不同特点。

动物不仅有生命,也有灵性。想要了解它们、了解它们的变化,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但是真正感受并理解动物,仅仅靠书本和模仿范例是不够的,必须要和动物长期接触,不断实践。


今天的我、我所处的位置、我对驯兽的知识与理解,都与“我从哪里来”有关系。

只有在北京的南城,才使我有接触这门手艺的机会和环境。为什么叫它“手艺”?因为驯兽是我生计的来源。


受皇室历史的影响,在北京,动物和人的关系十分紧密。我这样说是有原因的:北京过去是皇城所在,皇室文化中包含着狩猎文化,是备受尊敬的专业,历来受皇族所器重。

作为一门职业,驯兽要求在高水平的地方进行。过去给皇室服务的人如果出了差错,是有可能丢掉性命的。在这种压力下,这门手艺也在不断进步。

此外,驯兽文化受皇家文化熏陶很深,专业狩猎所出现的元、明、清三代,都城都在北京。可见文化的培育和地缘因素有很大关系。


当人和动物接触多了,会慢慢发现动物不仅仅是被捕捉的对象,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重要工具。这也是“鹰猎”出现的原因。

鹰在飞翔和技巧上的优势,使其经常被用于捕猎和战争。速度、力量、胆魄,鹰的这些特点使它注定成为皇室的偏爱。鹰也经常被当作威望和权利的象征,这在一些阿拉伯国家也能找到例子。

有记载的鹰猎活动最早出现在秦朝(距今约2000年前),当时著名的大臣李斯在临刑前曾有叹息:“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不可得矣。”(白话文意思:哎!我多么希望牵着黄犬,臂上架着苍鹰去打猎啊,但现在不能这样做了!)


而驯鸟则是另一回事。当社会开始渐趋繁荣、稳定时,鸟的叫声、鸟带给人们的快乐被人注意,驯鸟才作为人们对休闲娱乐的追求而开始出现。

过去,驯兽师多为皇家服务,是很受器用的职业。而今天,这样的职业都不存在了。


有人觉得我们可以出售那些驯化的动物,但我们不能,因为那些动物都是野生的。

我们必须尊重世代传下来的知识和守则,所以我们不会卖这些动物。动物也有荣誉和尊严。动物保护法也不允许野生动物的买卖。


我们必须继承并发展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

同时,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这不仅仅指驯兽经验,还有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治疗动物疾病,保护动物物种的经验。

虽然我不敢说我比先人们对动物有更深的了解,但是我想说,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人们应该多关心、多了解动物,正确看待动物和人之间的生存之道。


我期待中国真正意义的文化复兴。


2012年8月于杨梅竹斜街